三、人生的桎梏,有的人天生就该戴
庄子讲的第三个受到刖刑的人叫叔山无趾。这个人受了刖刑,被砍掉了脚指头。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
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
无趾出。
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叔山无趾只好靠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踵是脚后跟,这里指用脚后跟走路。叔山无趾被砍掉了脚趾,所以只能用脚后跟来走路。孔子说:“你过去不谨慎,因为犯了错才受到如此的处罚。今天你才来我这里,来不及了!”叔山无趾说:“我过去因为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所以才失掉了脚趾。今天我来到你这里,还有比保存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所以我想竭力保全它。苍天没有什么不覆盖的,大地没有什么不托载的,我把先生看作天地,哪知先生竟是这样的人!”“尊足者”是指比脚更尊贵的东西,这里指道德修养。叔山无趾说,我把你当作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德行高尚的人像上天一样,没有什么不能容纳的,但你却把我看成一个残疾人。孔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说:“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么不进来呢?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
叔山无趾跟孔子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他走后,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要努力啊!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人,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何况道德品行乃至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全德,按字意是指保全了道德修养,按文意应当指形体没有残缺。
但是,叔山无趾应该是上天派来教化孔子的,可以孔子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思想。
叔山无趾到了老聃那里,两人在讨论孔子的问题。老聃即老子。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叔山无趾对老子说:“孔子作为至人的境界,恐怕还未能达到吧?他为什么不停地来向你求教呢?他还在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传扬于外,难道不懂得道德修养至尚的人总是把这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镣铐吗?” 宾宾,频频的意思。学子,即学于子,向老聃请教。《庄子》中多次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的事情,但在儒家典籍中并没有记载,大概也只是庄子虚构的罢了。蕲(qí),求。諔(chù)诡幻怪,四字词义相近,都含有奇特、怪异、虚妄的意思,犹如孔子讲的“怪力乱神”。
老子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让他懂得生死、是非都是齐一的、一贯的,从而解脱他的枷锁,这样不可以吗?”一条即一致、一样的。一贯即齐一相通。
叔山无趾说:“算了吧,这是上天加给他的处罚,哪里可以解脱!”天,这里指道德伦理上的上天,不是自然中的上天。刑,惩罚。
正如前两个故事一样,叔山无趾认为,作为一个有高尚德行的人,应当不再区分是非、生死,万物为一。但是,历史上的孔子为了实现他复周礼的理想,又是一个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人,从人间世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精神,而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孔子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上天安排的,无论怎么老化,也是不可能改变的了,是解不了的。而在道家思想看来,孔子这种重生死、明是非的行为,是一种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