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抱怨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没有人喜欢抱怨,但实际上,没有人能摆脱抱怨,甚至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抱怨。
虽然都是抱怨,但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尝试将抱怨划归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目的的盲目抱怨,这种属于无价值的消极抱怨,另一类与之相反,就是合理的、有价值的抱怨。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消极的,而后者却有潜在的积极因素。
之所以说无心的盲目抱怨是消极的,是因为抱怨的主体只是没有意义地盯着问题而已,而后者是发现了问题,并能在抱怨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通常情形下,抱怨时,我们会把注意力都放在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上,比如说,原本该下班了,但因为临时安排,你必须得加班。
此时你心里可能会千百遍地诅咒加班,在不停的抱怨中,你无法专注地工作,因此会工作效率低下,很可能原本30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作,你却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
看到加班时间超过预期,你又会不由地生出一股沮丧,内心的抱怨程度自然而然会加剧,回到家后,这种恶劣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家人,甚至会传递给家人。极有可能因为你一个人的抱怨,造成全家人情绪不佳。
但是,倘若转变视角,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份你必须做的工作,对别人来说很可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难得机会,你心中的怨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消散。
再比如说,你很讨厌上下班堵车,但是转换角度来看,有些人甚至连门都出不了,相信此时您内心涌动的将不再是抱怨,而是感激。
因此,将抱怨的消极面转换为积极面的有效方法,就是当你意识到是在抱怨时,你需要在你抱怨的句子后面加上但是,然后再加上一个积极的想法或者积极的行动。
比如,我不喜欢开一个小时的车去上班,但是我很庆幸自己会开车,不用去挤公交,而且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自己。
乔恩·戈登的《不抱怨的规则》告诉我们:当你转变视角后,你就能够意识到,这不是必须做一些事情,而是你能够做一些事情。
当专注于你能做什么时,你所感受到的便不再是压力,而是感激甚至是幸福。
世事无常,生活不易,既然无法做到不抱怨,那就让我们学会有技巧地抱怨,让所有的抱怨都变成积极的想法,解决的方案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