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最需要的是钱!”现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这个现实的回答,且是“大多数的”异口同声。
这是个“不错的”——没有“错误”,也比较实在的回答。但其实,也是错的。
“最需要的是钱”,这是“结果”上的,而不是“过程”中的,更不是“每一天”的。“最需要的”应该是“每一天都需要”,特别是“时刻都需要的”,这才能称为“最需要”。所以,“钱”还不能称为“最需要的”。
最需要的是——手机!
想想看,要是没有了手机会怎么样?通常地看,会是“抓耳挠腮”“六神无主”吧?特别是在当今的“新冠疫情”之“本质主义的肆虐”下。——没有了手机,就没有了“健康码”“行程码”,就“寸步难行”了。
更为重要的是,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第一精神寄托”。讲个幽默:可以没有恋人,甚至情人,但不能没有手机。
由手机这个人的介质的充分必要性,不可或缺性,本质地追溯下去即可知: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思想。人,不思想了,大概生命是不存在了,即便活着也是形如枯槁了。
扪心想一想,其实,任何人的每一天,只要早晨一起床,就有一个“精神”、一个“思想”开始“牵引”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了。当然,“生理本能”的“牵引”也是同时存在的,饥渴、排泄的生物性是不能否定的。但更主要和重要的是“精神”“思想”的“牵引”。
然而,人们却不大、不太重视这样的“精神”“思想”之牵引,尤其是不能积极地、主动地“选择”一种“高级精神”“高级思想”来牵引自己每一天的思想与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的思想尚未达到“高阶的能动性”。从哲学上讲,就是没有真正地、彻底地弄明白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怎么彻底弄明白“人的存在”的哲学呢?我推荐读读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先生的《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读了之后,“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了,应该感谢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思想”“本体的精神”。至于是否由此“更上一层楼”,那是必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