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看完《怦然心动》,为朱莉和布莱斯的爱情故事所动容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这部10年的电影不只是讲初恋故事那么简单——
男主布莱斯和女主朱莉的家庭之间的对比,更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探讨。
男主的爸爸斯蒂文是个极其傲慢的人,他经常嘲讽和鄙视他们的邻居,也就是女主一家。
他贬低女主爸爸理查德·贝克的卡车和他家的院子,取笑贝克先生的画,称他是“自以为是艺术家的泥瓦匠”。
当朱莉给他家送了鸡蛋,晚餐时,斯蒂文阴阳怪气,“说不定那些蛋里还有小鸡呢。”
又担心她送来的鸡蛋会有沙门氏菌,便叫男主还回去。让男主撒谎,“告诉她我们不吃鸡蛋,对鸡蛋过敏什么的。”
听说朱莉有个智力缺陷的叔叔,却依然没同情心,嘲讽他们。
布莱斯的姐姐要和朱莉的两个哥哥去录制唱片,斯蒂文又认为他们不懂,事实上他完全不了解他们。后来又说出更过分的话,说他俩偷汽车零件卖钱,否则压根负担不起录制唱片的费用。
斯蒂文除了对邻居怀着反感和恶意,也没能善待家里人。
他看到外公在抹止痛膏,便话中带刺,怪他帮朱莉干活却不陪伴自己的外孙。
当布莱斯的姐姐反对了他时,他觉得自己在家里的权威受到了挑衅,因而给了她一巴掌。
斯蒂文总是怀着恶意揣摩他人,对他人冷嘲热讽。一家人在一起时氛围是沉重压抑的,言谈间少有自然、轻松的时刻,大小摩擦却不断。
家庭教育并不只是父母对子女说的“你应当如何如何”“你不应当如何如何”这类明确的牵引和指导,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以及家庭的氛围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家庭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布莱斯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当朱莉邀请布莱斯上树看风景时,他支支吾吾撒谎,一会说扭伤了,一会说起疹子了。
他多次把朱莉好意送的鸡蛋扔进垃圾桶,直到被发现。
朋友嘲笑朱莉的家人时,布莱斯也没有勇气反驳他。
布莱斯前期的表现未免令人失望,幸运的是,布莱斯还有一个明晓事理的外公。因为他,布莱斯才开始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再来看看朱莉的家庭。
在朱莉为失去喜欢的梧桐树而难过时,她爸爸来安慰她。
贝克:你还好吗?
朱莉:那不过是棵树罢了。
贝克:不,那不仅是棵树。
贝克先生肯定了这棵树对于自己女儿的意义,他明白朱莉在那棵梧桐上面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对她而言,它的意义已是非比寻常。正如小王子亲手浇灌和除虫的玫瑰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一般,这梧桐也是朱莉的独一无二。
这个片段很令我感动,只因我联想起现实中以及在网上,看到不少父母把自家孩子的玩具自作主张送给别的小朋友,却无法理解孩子为何哭闹,“那不就是玩具而已吗?”
他们不明白,对于孩子来说,玩具到了手中,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了他们的新玩伴,甚至新家人。
紧接着她爸爸给她展示了自己画的梧桐树,并说,“我不希望你忘掉在树上的感觉。”
贝克先生不仅在言语上给予安慰,也付出了行动。更令人赞叹的一点是,他并非给予其它东西作为抚慰,而是把女儿喜爱的梧桐树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可见其宠爱和用心。他很懂女儿,因此朱莉才重新展露笑颜。
除了砍树事件外,还有其它的细节也展现了朱莉一家人的和睦与幸福。
父母陪伴着朱莉做孵蛋的科学实验,一脸笑意。
晚餐桌上,大家其乐融融,听着女主的两个哥哥清唱,眼神交汇间无不洋溢着欢乐与满足。
即便朱莉的父母为着叔叔的问题爆发了唯一的一次争吵,在临睡前也各自去了朱莉的房间,和她谈心。后来朱莉看望叔叔回来,她妈妈表示很高兴,可见关于叔叔的问题两人已经达成了共识。
在这充满爱与包容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朱莉,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她珍视大自然的美好,喜爱梧桐树和树上的风景,向妈妈争取养鸡的权利。
她有勇气,敢于为自己喜欢的梧桐树而抗争。
她懂得感恩,卖给其他人鸡蛋,却直接送给布莱斯家,因为他妈妈好心帮了一些忙。
她有爱,把只见过一次面的有智力缺陷的叔叔当作真正的家人。
她心地善良,在学校举办的“篮子男孩”活动中拍下了一个“没人要”的胖男孩。
朱莉·贝克,是个闪闪发光的女孩。
一个理想的家庭应当如朱莉一家,关系和睦,氛围融洽,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
父母把子女当作完整且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可操纵的没有思想的提线木偶,交流时倾听子女内心的真正想法,而不是一味灌输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早已过时的观念,如此孩子的人格才会健全、精神才能独立;
子女则不该把父母当作绝对的权威,将他们的一切话语奉为圭臬,盲从易生灾殃,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并敢于为结果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