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原来真的有人行动力太强了,光顾着做事情,很少思考复盘;同时,也真的有很多人,把复盘当成工作的习惯性动作,却没有抓住它原本的意义。
“走得慢一点,成长会更快。”
我以前练乐器,也总被老师批评:还没学会走,就想急着跑,肯定跑不好。
每当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第一步是学习入门基础知识。但上升到高级运用和实际执行的层面,往往是更依赖于复盘和案例的拆解,包括备考关键要刷例题,也是一个道理。
我觉得入门知识,就像用添加剂调味的饮料。能解一时之渴 又有糖分的快乐,但你没有消耗和补充,缺少“肚量“和 营养吸收的环节,喝进去,也是要排泄掉的。剩余的糖分如果代谢不好,反而问题更大。
相对的,强身健体 就相当于提高认知、积累实践经验和辨识能力,以及系统学习 深挖底层逻辑。
当真正的静下心来去思考每一件事情的步骤如何优化,整体的效率反而会变得很高,这也就是深度复盘拆解的作用。
但是写复盘和看经验丰富的拆解,实际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还是以学习入门知识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这样一件类似于打卡的事情做进阶,就和上学时候的“无效复习”是一码事了:本质上,这个复盘针对的不是你自己,而且思考浮于表面,没有变成自己的经验,提高思维运用能力。
所以建立错题本这个事情,我记得在初中阶段被老师无数次强调过,不过当时我成绩还可以,没有理解到这个事情对个人长期学习提升的重要性。
而据我观察,从小学开始一如既往保持和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高考的时候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无关最初的学习基础和对某个难点的思维水平,自己的成绩排位是在进步的。
后来看到了一些脑科学的分析,我也感到有些懊悔了,细节的日积月累真的是比学习解题方法更重要。
具体到分析一个事情的逻辑上,这个内容它到底是怎么展开的,它的结构是如何?我又有多少个知识点,可以应用在这个结构上,等等。
事实上,这些深度思考也有助于在听课知识点以外的自我突破,它能提升的心态和思维,更能帮助人在面对难题的时候超水平发挥。我擅长文系,其实积累和深度思考是同样的道理,但对没那么感兴趣的学科,在基本习惯上就太松懈了。
你可以减少积累的数量,而把重点放在提高每一次思考的质量上面。比如说,你不需要一年读100本书,但可以把一个知识系统深度地学习和运用。用这样的精神对新的事物做拆解和复盘,才有效。
wx @坦西 omgange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