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谷爱凌!
这个女孩真的是太让人震撼了,年仅18岁就获得了如此成就,前途简直是不可限量!在看过很多关于谷爱凌的视频之后,我真的挺佩服这个女孩的,也很羡慕她。因为她能一直做自己喜欢和爱好的事情,而且享受其中,所谓的结果只是“顺便”去得到的,这种心态连成年人都很少能拥有!
1.
这样看来,好像只要能全身心地去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就可以离成功近一些。那么问题又来了,你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吗?
有很多人的“兴趣”是一时兴趣,或是跟风跟来的。看到身边的人做什么,或是看到大多数人干什么,就觉得自己好像对这件事“感兴趣”了。
当然拥有好奇心是没错的,去仿探索和尝试新事情更加无可厚非。只是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随波逐流,急于求成的心态,这很可能会导致浅尝辄止,无法通过深入地研究,让自己真正明确这件事是个什么,它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让自己发挥优势,更体会不到这件事所带来的好处,将原本就不那么足够的耐心都消磨掉。
这也正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兴趣”,即先有了“想法“,再去“行动”。实际上,这个过程是错误的、颠倒的。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去做,做好了自然会有兴趣。因为大多数人能从自己做得好的事情上获取正向反馈和掌控感,这是让人持续行动的天然动力。
2.
这让我想到了家长们给孩子报兴趣班时的情景:大多数家长是怎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呢?通常会先给孩子报几个试听课看看,都上完了问问孩子喜欢哪个,这就算是找到“兴趣”了。
这么做的问题是,孩子凭主观感受觉得“感兴趣”的事情,并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和验证,这个“兴趣”很可能并不是正确的选择。正因如此,孩子可能不会在此方面表现优异,无法收到正向反馈,最初的“兴趣”在这段时间内被消磨殆尽,倘若在这个时候遇到困难和阻碍,就很容易放弃。
那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把每一种爱好都花一定的时间去尝试和实践,再看孩子在哪一项上学得快,做得好,而且是比一般人做得都要好的,那么这一项就是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按这种方法找到的“兴趣”,并不会昙花一现,而是可持续发展的。这甚至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兴趣爱好,在日后的人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先去做,再有兴趣”其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事业是人非常少,现在看来,这其实并不难实现。那么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看待问题的顺序。不再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并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去,多坚持一段时间。
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随着你对这件事的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得比一般人更好了。这会便你更容易获得积极反馈和自信心,这些反馈会促使我们做得更好,让兴趣持续增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从今天开始,可以试着反过来想想。学会放下对于“兴趣”的执念,不要把它作为是否做某事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尝试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这真的有可能让你接近真正的兴趣。
4.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例外情况,就是真有人始终无法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按照常理说这好像有点不合理。我是做的好,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做。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就是这件事没有让他得到足够的反馈和收益,要么就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有另外一件让他魂牵梦绕的“兴趣”。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用70%-80%的精力去着重发展自己“擅长”的事情,把它做到最好,来获取和积累各种资源和财富,然后再用剩下的20%-30%精力和已经得到的资源去开拓自己真正的兴趣领域。
当我们同时面对“擅长的”和“喜爱的”时,要选择优先发展“擅长的”,因为从时间成本上考虑,从“擅长”到“喜欢”所需要的时间,要远比从“喜欢”到“擅长”要短得多,实现起来也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