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浮木》作者: 杨本芬 > 正文

《浮木》作者: 杨本芬

专题: 想法 简友广场 朋朋精选
作者:刘书朋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2-25 16:33:35  阅读:540   网上投稿

。。ISBN: 9787559652614

。。内容简介。。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作者简介。。

杨本芬,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此后数十年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后从某汽车运输公司退休。花甲之年开始写作,在《红豆》《滇池》等刊物上发表过短篇小说。2020年出版的处女作《秋园》,讲述了主人公秋园这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并以她的经历串联起百年中国的沧桑,深情而悲悯地描绘了底层乡间人物对苦难的承受与抵抗。


。。短评。。

#

《秋园》的失佚部分、乡邻与陌生人组成的短篇故事集,再证了浩劫并非碾压在知识分子与旧官吏黑五类身上,乡土中国的黑,就是死路一条,这大概无可争辩。但不同程度的灰,就是书中吃黄连、喝农药、孝子以身伺母暖脚、包括溺水风寒麻疹在内的孩童高死亡率…这显然不只发生在杨老太太身边,在我长成的年代,依然目睹耳闻这类残忍与惨烈,一旦无法流动,人在封闭小社会,只会无路可退,精神自戕,投胎自灭。而在北京苹果园遇到的矿工父子——失去手的父亲和失去脚的儿子身上,那個父親肩上抬著兒子去打飯的景象,黑塔般的型態,似乎是整本書的寫照。倘若沒有血親的相扶依存,國人大概是真的活不下去呢。

#

读完《秋园》再读《浮木》,八十年的历史压缩到一起,难免会有恍惚的错觉。称谓的力量可能比我想象中大很多。“秋园”,多好听的名字,眼前出现的总是三十岁左右的圆脸爱笑的干净女人。而在《浮木》里,“母亲”两个字压上来,似乎就多了四十岁女人眼角的细纹和脸上的愁云。阅读的过程中,秋园的脸被母亲的脸取代,母亲的脸又被之骅的脸取代,之骅的脸又被章红的脸取代。这个家里几代的男人似乎也是一样,书生气,正直又倔强。自认为是一个至极冷漠的人,但也不能不被书里流淌的至亲温情和依靠打动,读毕怅然。期待作家杨本芬女士的第三部。

#

我妈先看完了,评如下:“在《浮木》中正好看到有一部分是《秋园》的补遗拾漏,写得朴素清爽,我也喜欢看,她认识的那些乡间人物,他们的生生死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一个普通人为同代人发声,留下了《秋园》和《浮木》这珍贵的平民史歌。”

#

想起妈妈跟我说过,我曾经有过一个未谋面的哥哥,一岁大的时候,因为肺炎过世了。跟《浮木》里的杨锐差不多吧。后来,妈妈有了第二个孩子,家里穷,营养不够,怀胎七月就早产了,刚出生时只有三斤半。哥哥幼时多病,一生病就高烧,一高烧就晕厥,那时的医疗条件不好,靠药物退烧,药毒潜伏体内,到了十来岁时,眼睛出了问题,各处寻医不得,致盲。我跟哥哥差三岁,生我之后,爸爸进了公司,妈妈进了工厂,经济条件好转,雇了一个小阿妹带我,我无忧无虑懵懂天真受着宠爱长大。爸爸多年劳累积病已经过世,妈妈现在身体也不好,一直无法适应没有爸爸的日子。中国普通家庭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秋园》和《浮木》的原因。

#

人生之难,并非全是吃饭穿衣和日常开支,精神生活也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当你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你时,那刻骨铭心、椎心泣血的感受使人恍恍不知所措。

引自第43页

#

我想,如果母亲人生大部分时光是“活着”,晚年的写作则意味着自救。这是回归人的主体意识之旅,对生命有所觉知而不再是浑浑噩噩。当你诚实地记录和认识自我的生命,那往往意味着更多:你还记录了时代。那么这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做出的贡献了。

引自第244页

#

书中的《1984年》让我回忆起了这段生活,回忆这些对我是多么有好处。当我成为这个社会所谓中产阶级的一员,我的心似乎也在一天天失却弹性,滑向坚硬无情的方向。我要时时警醒自己,我们曾经有过怎样相濡以沫的岁月。我是穷人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引自第245页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