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开放式对话 > 正文

开放式对话

专题: 简友广场 亲子教育 散文 想法
作者:白开水的幸福时光 来源:原文地址 时间:2022-02-08 16:40:19  阅读:316   网上投稿

这几天看书颇有感触,特别认同书里的观点。一边看一边琢磨如何在自己和孩子身上运用。当我有意提醒自己照着书里的方法去做时,我发现效果确实不错,愈发觉得看书真的太重要了。

今天带土豆去广场玩,他指着远处的一只公鸡对我说:“我觉得这只公鸡有点好看。”听到孩子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回应呢?

以前的我常用的方法就是认同孩子:“嗯,妈妈也觉得好看。”然后我们之间的聊天就中断了。

今天我的回应是:“那你觉得它哪里有点好看呢?”我又把话语权传递给他,并且引导他观察、思考、表达。

听到我的问题后,他没有说话,而是盯着公鸡看。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没有回答,说实话我差点说“我觉得它尾巴好看。”但我忍住了,因为我不能剥夺他观察的权利。我又等了一会儿,后来他说“它尾巴好看。”我立马回应他:“嗯,我也觉得它尾巴好看。”

这样的聊天似乎比之前多点内容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深入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表达。

这两天比较注意当孩子不高兴时如何接纳他的情绪,比如睡觉前他的头碰到床了,他哭了。

“妈妈知道你头碰了一下床头很痛,你很伤心对不对?”我抚摸着他的头说。他哭着没说话。

“你能不能指指哪里痛?”

“这里。”他手指着额头。

“嗯嗯,一定很痛。”我接纳他。

还有今天晚上先生正用小刀削苹果,土豆说他也想要一把小刀,反复说了两遍。不记得先生没有回应他,还是说小孩子都不能用刀之类的话。

没一会儿只见土豆滚在地上哭闹,我知道孩子的痛苦不仅在于没有得到小刀,更有不被接纳的痛苦。

我走过去拉起他说“土豆想要一把小刀,但是没有得到,所以很伤心,是不是?”

“我们主要是担心你拿着小刀会割伤自己,怕你受伤所以不敢让你玩小刀。”

其实只要孩子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的情绪也就消除一半了。最痛苦的是明明没有得到满足,还被批评指责一顿。那可真是伤口撒盐。

在与人交流时多用“我陈述句”少用“你指责句”你不能指责孩子某个愿望不对,不合理,你可以告诉他你不满足他的理由是什么,不要让他因有某个愿望而感到羞愧。孩子想玩刀有什么不对?只是大人怕割伤他造成一系列麻烦而已,其实还是大人不想麻烦,当然也有对孩子的疼爱。

据我观察,先生跟孩子们交流的方式有时是有问题的。比如今天孩子跟他说学校发的本子和上课时用的本子格式不一样。先生是不是应该问一句“是吗?哪里不一样?”这样是不是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而且孩子发现问题后是有一种自信在里面的,他想要得到你的肯定。

但是先生来了一句“哦,你这个字写得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次聊天就结束了。是不是感觉缺点什么?一个人想表达,展示自己的发现。另一个直接忽略他的发现,抛出另一个无关的话题。

后来我跟先生复盘这件事,我说“假设吃饭时你对我说今天很生气,我却说哦,这个香菇炒得有点咸了。你会是什么感觉?”那就是直接被忽略了,潜台词就是你说的我不想听,更深一点理解就是你说的我不感兴趣,你对我来说不重要。然后我就模拟了他和儿子的对话,他便意识到问题了。

晚上睡觉前儿子吃药,他刚一接到先生递过去的药片就掉地上了,先生又开始训斥他了“你老是这样,能不能注意点!”语气很不好。

儿子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先生立马说你不是故意的就没事儿了,你昨天都弄掉了,今天还掉!

结果没一会儿先生自己也把一片药弄掉地上了,我实在忍不住来了一句“你咋不说自己呢?”儿子在一旁笑,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偶尔,他是经常。”

这就是只需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就因为你是大人吗?你做错事就是可以原谅的,就是正常。孩子做错了什么就得挨批吗?

晚上聊起这件事,先生还是理直气壮:“他老是这么马虎,顾头不顾尾,药片掉了三四次了。”

“如果吃药八九次,掉了三四次,还有四五次没掉,你就不要用老是这个词。他没有把药片弄掉的时候你有没有肯定他,这次没有把药片弄掉,有进步?你没有,他做对的时候你不表现,不正面强化。你专挑他做错的时候负强化。”

“我就这样说着他还不改呢,还敢不说?”先生反驳。

“对,因为这个你说了几次了,每次都说他。那他有没有因为你的反复训斥而有所改变呢?并没有,那说明你说的根本没用,那你还费那劲儿干啥?你抓狂,孩子也不乐意,伤害亲子关系。也许他还没到你说的小心谨慎的年龄,再说了大人不也会不小心掉吗?”

“那我啥也不说吗?”

“你可以啥也不说,你没看他立马就去把药片捡起来了吗?你还说啥呢?如果你真想说,你可以表达你的担心,你可以说,我怕(担心)药片掉地上会很脏,也怕找不到。为什么非要指责他呢?”

生活中好多问题都是沟通不畅引起的,我们要多听别人的观点,不要急于表达自己或者试图驳斥对方。既然双方之间有交流,那终极目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辩论一下谁是错的那一个。

说话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说我们要用什么心机,而是怎样在不伤人的情况下把问题解决了。

亲子沟通最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并不是因为他是弱小的一方,他就天然地应该被否定被驳斥。无论年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被尊重。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