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第二年,7月15日,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港口城镇郊外,法军上尉皮耶·布夏贺指挥一个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一块黑色的大石头。同年8月,这颗大石被送到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古埃及研究所。由于这块石碑是出土于罗塞塔郊外,被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用花岗闪长岩制成,重约762公斤。在上面刻着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诏书,用以纪念年仅十三岁的法老加冕一周年。这块石碑的特殊之处在于上面用三种不同的语言书写了同样的文字。分别是“古埃及象形文(圣书体)”、“埃及草书(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官方语言)”。这种三语对照写法为后世人们破解当时的语言提供了关键的线索,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密钥”,对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意义重大。
1801年,拿破仑的大军被英军打败,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在法军撤离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希望可以保留这块石碑,但是英军认为这是没收品,属于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
法军在撤退时并未交出这块石碑,而是把它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偷带回去,但是最后被英军拦截了下来。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石碑的所有权属于英国。
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到伦敦。英国国王将它捐献给大英博物馆,这个世界级文物成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由于这块石碑,“罗塞塔”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很多语言翻译软件和语言学习软件就以“罗塞塔”来命名,而且,某些用以解谜的关键线索、工具或密钥也被称为“罗塞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