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经常说我脾气古怪,几乎一个朋友也没有,平时也很少与人来往,既不出去找别人聊天,也不邀请人来自己家坐坐,十足的孤家寡人一个。
这话倒也不夸张,对我来说,“家”是一个很私密的空间,是完全的私人领地,我不喜欢别人来侵入其中,同样地,本着换位思考的逻辑,我也不喜欢去打扰别人的领域。
记得小时候的自己,也是很能和伙伴们玩到一起的,我们一群捣蛋鬼,每天都要弄出点让大人气得跳脚的动静,那时候的记忆,全都是无尽的欢笑。
长大后,却不知不觉地、仿佛在心里面筑起了一道篱笆,变得不愿与人深交起来,只和很少几个说话做事很实在的人来往,但也仅限于在外面说一会话,不会到彼此的家中。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相反地,我很不理解那一群群整天坐在街边门口、晒着太阳侃大山的人们,很奇怪她们是从哪里找到的无穷无尽的聊天话题。
有一次经过一条街,可能看我有些眼生,一群围坐一圈在街边高谈阔论的大妈大姐们,不约而同地止住话语、齐齐转头盯着我,像一片向日葵从东转到西,只至我远去才继续侃大山。
当时的我,心里尴尬地要命,恨不得插翅瞬间飞过那群人,以至于后来只要从那条街走过,就先探头观察一下是否还有大群人在那里,或者干脆绕道而行。
为避免在路上和别人打招呼,我经常捂着大口罩,低着头、大步前行,认准目的地一口气走去不停留,虽然免不了被相熟的人认出来叫住说几句话,毕竟能躲过大多数的寒暄。
直至年龄见长,心里才没有那么的封闭生硬,逐渐理解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不应对此感到惊奇。
渐渐地,出门时我也能从容迈步,不再急着匆匆溜走,遇到认识的人也能停下来交谈几句,这些看似简单的变化,却让我的心越来越柔软。
有一次,一个后来结识的人告诉我:“我以前在路上见过你,想着住得不远和你打声招呼吧,却总是看你戴着口罩、雄赳赳地快速走过,还以为你这个人很凶,吓得我也不敢和你说话,没想到现在看你说话挺随和的嘛!”
我听后大笑:“那时候我哪里是凶呢!你看我走得快,其实我心里挺害怕,不知道怎么跟人说话呢,只能快速逃离,不过我现在确实比以前放得开了。”
如果我没有后来的转变,估计不止一个人把我当成凶巴巴的“危险人物”,可见啊,在我心里筑起的那道篱笆,不止挡住了我,也挡住了别人,幸好现在这些障碍都不存在了。
不过,我还是保留了不串门的习惯,因为这并不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伤害,在无害他人的情况下,我愿意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自己的家里,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生活,洗漱、吃饭、睡觉、做家务这些日常活动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情去缩短或延长时间。
而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写字、画画等,也完全由自己掌控该何时做、怎么做、做多少,总之,“家”这个私人空间,能让我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因此,我最不愿意看到有不速之客闯进来,打破我的宁静,然而,现在的我,也理解了这种状况,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完全脱离人际交往。
也许,我无法完全剔除老公评价我的“古怪行为”,无法做到和别人时时打成一片,但我喜欢这份适当的孤独,也不排斥与人必要的交流,孤独不寂寞,我就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