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了心理学的定义,今天讲一下心理咨询,以及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心理咨询?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
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威廉森等将心理咨询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
这里的A是咨询师,B是求助者。
张人俊等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
虽然说法不同,但都在阐述一个事实,广义来说一句话给心理咨询下个定义,也就是”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即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注意心理咨询有最关键的一点,也就是心理咨询只能局限在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上。
比如:
一个人同时有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那么只能限定在心理问题,以及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问题,或者由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因为买房子时机错误而抑郁,作为咨询师需要处理的是他的心理情绪抑郁的状态,而不是告诉他下一个买房时机是什么时候;
一个人因为炒股亏了钱而沮丧,咨询师需要处理的是他目前如何快速走出情绪的困境,而非教他去炒股。
一个人因为失去爱人而痛苦,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走出阴影,而并不能以追回爱人为咨询目标。
即便来访者想要追回爱人,那咨询也只能以帮助来访者自我完善为目标,从而协助来访达到追回爱人的现实目标。
那么,什么样情况下我们需要心理咨询呢,在了解这个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心理咨询的咨询对象。
心理咨询主要对象分为三大类人群:
一类:精神正常的人。
这一类求助者通常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就业升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心理咨询。
比如:
因升学就业压力而困扰的青年;
因婚姻或者事业备受困扰的中年人;
因身体疾病而困扰的老年人;
二类: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
这一类求助者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中,或者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了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类咨询叫心理健康咨询。
比如:
一个因不良教养方式导致无法正常学习的中小学生;
一个因恐怖情景长期处在不安中的婴童;
一个因失去孩子长期处于抑郁情绪中的母亲;
三类:特殊人群,即临床治愈或者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不包括在发作期的精神病人。
注意心理咨询的对象是不包括精神病人的,只包括被治愈的精神病人,也就是已经基本转为正常人的来访者。或者还在潜伏期没有发病的精神病人。
最后,我们讲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心理咨询,很显然上述第二类人是一定要进行心理咨询,甚至还要去三甲医院的精神科用药治疗。
第三类也要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我们主要讲一下第一类,也就是我们正常人群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心理咨询?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只有第二类和第三类人群才需要心理咨询,其实不然。
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咨询师认为心理咨询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而不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人需要咨询。
因为他们通常能帮助来访者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来解决问题。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好像变成了来访者想象中的父母的样子,使来访者在被包容中成长。
也经常有很多接受过咨询的来访者发现心理咨询就像“一段寻求更好人际关系的旅程,修复了成长经历中不那么好的关系。”
还有来访者说心理咨询就像是一条回家的路,结束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与自己重逢、拥抱,并在某一天再次联结、融合。
就像《象与骑象人》的比喻,你是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你以为你操控着大象行进的方向,实际上是大象在操控着你。
换句话说,你以为你自己决定着你的生活,事实上你更丰富的内心决定着你,而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心理咨询师能借你一双慧眼,协助你把一切看得明白。
总之,心理咨询的短期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减轻或者消除心理困惑,长期目标是促进个人成长!
业内有人曾经说过,最成功的心理咨询,便是来访者在走出咨询室时说“这咨询师有什么用啊,完全都是我自己治好了自己”。
因此,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时,准备好时间,随时都可以预约心理咨询!